这本书带给我的,除了诸多耳熟能详的作品背后的逸闻趣事、诸位大师的才华风貌,还有不少对创作思路、团队协作、宣传发行的启发,相信能常看常新。同时这本书里记录的东西,让人有一种难以名状的触动。一定要形容的话,可以说是一种谁也抑制不了的、忍不住要生长的气魄 1

这种气魄和是否是“天才”无关。“才能这种东西,本来就是该靠自己挖掘创造的。我也不是什么天才,我只是比任何人都拼命工作,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了。那帮懒惰的人只顾在山脚念叨着:谁叫那家伙是天才。开什么玩笑……” 2

那么,这些人类究竟是抱着怎样的信念,可以如此不知疲倦的创作,打磨,再创作的呢?也许这一切可以从影响宫老先生一生的一本书中找到答案 3。而那个答案,足以让每个还有赤子之心的人相见恨晚。总之,先让我们回到铃木笔下的吉卜力往事上来吧。本来只想摘一些只言片语,结果越摘越多,把书又看了一遍……

铃木敏夫其人

本书的作者,也是吉卜力社长及多部动画的制作人。人称知道吉卜力秘密最多的男人、天才背后的策划师(驯兽师)。看完书有人感叹地总结到:一生操心的铃木君,一边要督促懒惰随性的的高畑老爷子,一边要哄傲娇的控制狂宫先生)。下面是一些书摘。

不打寻常牌的铃木:

我跟龟山商量说‘仅靠我们两个肯定不行,得找个人来当拉拉队长’,然后盯上了时任宣传部长的和田丰。他这个人喜欢赌博,我心想可以陪他玩一晚上骰子,两人各输5万日元,这样他就会为我们工作了。……当时在出版社工作的都是些无法适应社会的“混混”,而赌博是这类人的必修课……我发了疯的练习,也渐渐悟出了“输”的窍门。……反正现在时效已到,说出来也没关系了,电影《风之谷》诞生的契机就是那场赌博。

我见宫崎骏哭成那样,只好去说服高畑。可他翻来覆去还是那句‘不想接’。无奈之下,我这辈子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抬高嗓门冲他吼道……大概很少有人敢这么吼他,这招立竿见影,他终于答应了我。一旦下定决心,高畑立刻变身成一位现实主义者,张口就问在哪里做。

制作《哈尔的移动城堡》时,宫先生小脾气上来了,坚持不要搞多余的宣传,对此铃木的反应:

被宫先生这么一说,我就想到了“无为而宣”的策略。……第一轮报导只用了城堡的素材,外加一句“这座城堡会动”的文案。没想到这样反而引起热议。此外,电影由于种种原因推迟,媒体的报道和猜测也为这部电影推波助澜。公布配音阵容的时候,更是引起轩然大波:木村拓哉的影响力真是不得了啊。

善于从身边所有人汲取灵感的铃木:

我从没看过他主演的电视剧,于是问女儿:木村的表演风格是怎样的?结果女儿只用一句话就解释清楚了:我觉得他能表现出男人那种不靠谱的感觉。我一听便想:找他给哈尔配音不是很合适吗!

……“阿宫,你知道木村拓哉吗”“少瞧不起我,SMAP组合呗”“让他给哈尔配音怎么样”“啊?”于是我复述女儿的话,宫先生表示赞成: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高畑勋其人

高畑是细节狂魔,为了求证细节甚至亲自跑去种田,以及导出寻访小说或古籍中记载的事物,还会研究最新的制作技法。诸如此类的习惯总是导致项目严重滞后,当年《萤火虫之墓》一延再延,甚至到最后去菜园偷菜的重要场景以不上色的方式交付了……后来铃木想了一个“歪招”,在制作《平成狸合战》时,和发行方东宝联合起来一起骗高畑,计划上映时间是春天。果不其然,项目进度之后了,铃木看准时机说:事已至此,我就横下心跟东宝求情,想办法让他们改到夏天放映吧。……结果一算还是根本做不完,铃木试探道“干脆改到冬天?”高畑一反常态“呃,还是夏天吧”。铃木猜测:可能是高畑过意不去,也可能那时的高畑还残留着一丝严守制作计划的意识。对于这样风格的天才,铃木是这样想的:与高畑一起制作电影,虽然总会遇到各种困难,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很多,真的很有意思。制作电影本身就好比一部纪录片,是一种知性的娱乐方式。

现实主义的高畑:

宫崎骏说:“时隔十年,能再次见到原彻,一起做点什么,也算是有缘了”这时高畑打断了他:“阿宫,别说这些无关紧要的废话了。作品又不是靠缘分做出来的,关缘分什么事呢。”那一刻,我深切地意识到,眼前这些人可不是什么半吊子。

高畑用心力挺《龙猫》的企划:

结果山下直言不讳地说:“《龙猫》这样的企划很难啊,观众还是想看《风之谷》《天空之城》这种片名中带外语单词的作品吧。” “山下副社长刚才所说,一定代表了宫崎骏影迷的意见。‘片名中带外语单词’这种表述还挺独特的,其实您想表达的是‘动作奇幻片’吧。观众的确想看这样的作品。”高畑继续说道,“可如果是这样,那要到何时才能拍上阿宫想做的《龙猫》那样的电影呢?”这话说得巧妙,山下副社长一听完就有点慌了……(但还只是答应做录像带而不是电影,于是铃木想到一个主意:如果只做一部《龙猫》不够,那就请高畑也做一部,两部同时推进不就行了吗?哈哈哈)

……高畑对《龙猫》则是赞不绝口,说:“《龙猫》是我和阿宫这些年一起努力追求的东西的顶点。”而“这些年一起努力追求的东西”是什么呢?也许就是从普通人所遇到的平凡点滴、喜怒哀乐中挖掘出故事吧

《我的邻居山田君》票房惨淡,铃木在员工大会上背锅道歉:

我横下心来,走上了讲台。“一切正如社长所说!”此时只见社长在台下一脸坏笑。我顿时火冒三丈:“失败的原因在于我们把发行公司从东宝换成了松竹……”

我在员工大会上出了大丑,高畑却在庆功宴上当着大家的面发表了精彩的演讲。“就算这部电影没有火,我们也要以参与了它的制作为光荣!”这也太酷了吧。

宫崎骏其人

完成《风之谷》后,宫崎骏宣布:我再也不做导演了,我不想再失去朋友了。……明明已经成为一名可以独立创作的导演,却想再做回“工作人员”,这也是宫崎骏不同于常人的地方。带领大家奋勇拼搏的确开心,然而当战斗结束,只剩下一副硝烟散尽、夕暮寂寥的光景时,留在心中的失落感让他渴望再次体验与大家一起创作的乐趣。

负责作画的近藤喜文更是成了宫先生和高畑争夺的对象,但如果没有近藤,高畑确实没法开展,于是铃木说服了近藤加入了高畑的组,宫崎骏大为生气:

“结果第二天早上八点左右,我接到了宫先生的电话。他突然说道:“我揍了阿近一顿。”这可把我吓坏了。细问之下才知道,他是在梦里揍的人。不过他也说:“气也消了,做就做吧。”这就是《龙猫》的起点。”

总之宫先生是个很好的人。他重情重义,爱管闲事,明明自己很忙,却时时关注着《萤火虫之墓》的进度。据说他每天都会把那边的制作人员叫过来打听。回家后也是三句话不离《萤火虫之墓》,惹得他太太忍无可忍,责问道:“你成天把《萤火虫之墓》挂在嘴边,到底你在公司做什么啊?”这桩趣事也能体现出宫先生的为人。

在《千与千寻》拿奖拿到手软后,最在意的却是一个小女孩的看法。小女孩一句看似的批评,却更让宫老开心:

宫先生受不了一个人独占功劳,所以想尽可能的和他人分享,让自己轻松一点儿。……但是他从来没有因为这些事情浮躁过,电影观念也从未因此而动摇。……对我们来说,还有一件事比票房和奖项更重要。促使我们制作这部电影的千晶看完后会作何感想?首映会当天,宫先生格外紧张。……千晶是最后走出来的。宫先生战战兢兢的问:“怎么样?”千晶笑了笑:“真有意思”。这一句话,让宫先生和我们如释重负。

……听说千晶回家后对父亲说:只有一个地方不太对。在电影最后的“完”时不是画了一只鞋子吗?那只鞋子画的不对。原来是有一次,千晶在木屋的河边玩耍时不小心把运动鞋掉进了河里,大家追着鞋子跑了一路。宫先生肯定是想起了那件事,所以才画了这幅画。千晶也是个很敏感的孩子,一看就意识到画的是那次的事情。只是鞋子的图案好像画错了。

“应该是美少女战士的鞋子。”

宫先生听说后,笑得可开心了。

如何与宫崎骏这样特殊的天才打交道:

还有一位“例外”是编剧丹羽圭子。在创作《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的剧本时,宫先生也是想法日日变(好多编剧就是因为宫先生的这种习惯“壮烈牺牲”了),她却说:“这样能了解天才的思考过程啊,还有比这更有意思的吗!另一方面,《幽灵公主》和《千与千寻》的作画监督安藤雅司则非常享受和宫先生的激烈交锋。他会在和宫先生相抗衡的过程中追寻自己理想中的动画。美术专家男鹿和雄老师也有这样的倾向。要么积极接受并乐在其中,要么拿出匠人精神对抗到底——要和宫崎骏这位特殊的天才打交道,也许只有这两条路可走。

和儿子宫崎吾郎的别扭相处:

“我想让宫崎吾郎执导这部片子(《地海战记》)。”我一开口就遭到宫先生的激烈反对:“他怎么行啊,你疯了”反对的理由只有一条:他不擅长画画。……结果吾郎在分镜中展示出超出所有人预期的能力。 甚至在吉卜力之外,宫先生的 师傅大冢康生也惊叹到“虎父无犬子啊。” 庵野秀明也说:“这完全是宫崎骏的风格嘛!为什么不早点让他做啊?

吾郎表现出的另一项能力是统率团队的领导力。这是连他父亲都不具备的天赋。宫崎骏是那种用过人的才华“统治”员工的导演……但工作人员难免会在这个过程中身心俱疲。而吾郎却用细心和体贴牢牢抓住了员工的心。作画工作启动后,他立刻理解了作画现场的金字塔形组织结构在精准掌控指挥系统的同时切实推进各项工作。如果动画师交上来的画出色,他不会音惜表扬,有问题时也会用明确易懂的话语下达指示。多亏了他,员工们都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工作,发挥出比平时更多的活力。另外,每逢周六他都亲自下厨犒劳大家。……虽然他没有多说,但我觉得他潜意识里终究想要赶超父亲。

吾郎要是无法摆脱他对父亲的自卑情结,就不可能出人头地。为了他,那场戏(王子刺杀国王)也是必不可少的。后来有位心理学家和吾郎聊天,赞叹道:“我心想你有宫崎骏这样一位伟大的父亲,拍电影时肯定吃了不少苦头。结果跑去电影院一看,来就是弑父的场景,看得我格外激动。无论有没有缘由,父亲都是非‘杀’不可的。就因为他是父亲,所以才值得‘杀’。父亲越是伟大,越有‘杀’的价值。”对此吾郎如是回答道:“听到铃木说得让亚刃弑父,我觉得很有道理。倒不是说我非要超越父亲或必须冲破自己身上的束缚,只是结合当今年轻人的心境这是一种忍无可忍的感觉吧。

……电影大功告成,放映结束后,宫先生自言自语道:即便还我来做,我也会做成这样。可作品的完成度确实让宫先生吃了一惊。但他却说道:“若要模仿,就不要让别人看出来你模仿的是谁!”

当311大地震发生瞬间,宫老在做什么:

《起风了》里面关于关东大地震的描写,我当时一直在琢磨地震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呢?“3·11”大地震发生的时候,我在工作室里竖起耳朵听地震的声音,可怎么听都只有架子上的东西掉下来的声音,让我产生了“地震非常安静”的印象。

高烟:听你这么一说,我就想起来了。当年遇到空袭的时候,总会有一段空白的时间和一段神奇的停顿。……

对于工作这件事:

“原来他不喜欢工作啊,这点我倒是完全可以理解……”

不过人们的确会以工作的形式和社会接轨,获得精神世界的平静。失去“工作”这份属于自己的职责,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痛苦啊


关于创作

  • 坚持与放弃

    接下来的一年,宫先生便窝在自己的工作室埋头绘制《画烟囱的小玲》……只见墙壁上贴满了Image Board,没人知道总共有多少张。可我没有多看这些画稿,只是说……(委婉的表达这个主打20岁年轻女性的动画企划不适合已经60岁的宫崎骏)……宫先生一边听我说,一边迅速起身,开始一张接一张地揭下墙上的Image Board。然后,他把画纸摞在一起,当着我的面咚一声扔进了垃圾桶。我至今都忘不了那一幕。“你的意思是这个项目行不通,对吧铃木?”我没有直说,但他一定读懂了我的神情。

    接着,他突然说道:“为千晶拍一部电影吧。”……(然后立即开始构思)……《小玲》遭到了我的反对,宫先生心里憋着一股气,于是发动了精彩的反击。他料定,只要搬出千晶和江户东京建筑园,我就绝对不会提出反对。他毫不犹豫地抛弃了酝酿了整整一年的项目,从零开始构思新的项目。并且,这一过程只花了五分钟。他的爽快和专注,真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这就是《千与千寻》的起源。

  • 使用套路还是冒险

    无脸男的提案的确有趣。只不过,会不会有小观众透过无脸男看到心灵的阴暗面呢?另一种方案便是联合小白达到钱婆婆,这么一来便是通俗易懂的奇幻动作大片。也许娱乐电影本该这么简单明了……“你定吧!”选打倒汤婆婆的……话都到嘴边了,可我最后还是下意识的说了“选无脸男”……说实话,我虽然担心,但认为能卖座的是“无脸男版”。早在制作《幽灵公主》的时候,我就观察到,单纯讲述惩恶扬善的故事已经吸引不了观众,娱乐电影也需要有哲学思想的时代已经到来了。

    回顾过去,日本电影的主题几乎都是贫穷与战胜贫穷。然而,经历了经济高速发展期,贫穷已经不足以成为主题了。之后又经历了泡沫经济的崩塌,很多人出现了心理问题。电影主题逐渐转变为心理问题与如何克服心理问题。《千与千寻》就诞生于这样的大环境下。

  • 对“俄狄浦斯情结”的现代意义的思考

    俄狄浦斯情结是一个很古典的主题,但我觉得它也能触动现代的观众。想当年,孩子们会在父母看不到的地方塑造只属于自己的世界,在那里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找到自我。

    但如今的孩子在被过度保护的环境中成长起来。换句话说,他们的举手投足都在父母的监视之下有时候,这种监视甚至会持续到他们成年。对孩子们来说,这是一个令人煎熬的时代。所谓的“寻找自我”之所以大行其道,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之所以层出不穷,这恐怕就是背景原因之一。想要摆脱监视重获自由,想要找到自我——《地海战记》能够为这样的孩子指明前进的道路。

  • 对“社会变得浮躁和疯狂”的历史原因的思考

    时隔二十年,宫先生再次提出做《虞美人盛开的山坡》吧,他是这么想的: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世界为什么变得越来越疯狂?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不是使日本走向疯狂的催化剂呢?如果将故事设定在哪个时代,作品就有了审视现代社会的意义。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我还很年幼,但我记得那是一段非常光辉的岁月。……收入倍增计划这个词让我记忆犹新……另一件令我印象深刻的事情是,淫猥怪诞的东西从我们身边消失了,让人感觉“纯净的时代来临了”。学校里不存在霸凌现象,打架归打架,但从小学到高中我从没有看到过任何阴险的欺凌。身边的一切都是积极向上的,当然,负面消极的东西应该也是存在的,但人在埋头前进的时候是不会回头看过去的。于是我们就看不到任何令人不愉快的东西了。再加上在那个时代,全社会都很积极,很多问题也许就这样被掩盖住了吧。……可我们盼来的未来是怎么样的呢? 生活的确变得富足了,然而在这个物质泛滥的社会,很多人为自己该怎么生存而烦恼,出现了心理问题。这就是今天的日本。

  • 对“小朋友适合看什么样的东西”的思考

    《龙猫》也是如此,观影期间也有小朋友吓哭了。他们害怕的是龙猫本身。大约到了四五岁就能克服这种恐惧心理了。年纪更大一些的孩子则会迷上龙猫,一头栽进电影中的世界。 我认为这绝非巧合。当然,面向小朋友的电影最好能让人感觉被善良温暖的柔情所包裹着。然而世界上的确存在着可怕的东西,这些东西也必须被认真描写出来——宫先生正是怀着这样的意图创作的。《龙猫》这部作品的神髓便是在呈现温暖的同时也表现出恐惧。……这就是龙猫背负着的历史。它不仅是一种可爱的生物,也兼具骇人的元素。小朋友们会本能地感受到这一点。我和宫崎骏打了四十年的交道,深感他最大的特征就是童心未泯。他总能像孩童一样自由自在地发挥想象力,且想象出来的东西不总是光明的,也带有阴暗的一面。这也是他的魅力之一。

  • 对“年轻人的喜好”的思考

    我认为票房难创佳绩的原因除了影片的质量和宣传方式之外,还有一个更为本质的问题,那就是我察觉到社会已经开始逐渐转变了。说得再具体些,就是大家已经开始厌倦所谓的“寓言式电影”了,厌倦了用动画去描绘出一个奇幻的世界,再透过它来回顾现实世界。……反过来说,年轻人变得越来越强大,我们很难用这样的作品抓住他们的心,他们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现实。如今,这种倾向变得愈发明显,他们开始全盘否定上一辈人所做的一切了。当下的年轻人不想要电视剧中的“谎言”。换作以前,让人惊呼“什么”的意外转折是观众喜闻乐见的,然而时至今日,这种元素已经无法让他们感到惊讶了也许他们根本就不相信故事本身。他们只相信推动现实的原则,不相信流于幻想的原则。

    奇幻作品将走向何方? 我也不知道。不过,我们之所以制作《记忆中的玛妮》,是为了鼓励那些在现实世界中饱受折磨的人,为他们注入活下去的力量。也许我们并没有给出现实的解决方案。但我们可以陪伴你,告诉你“并非只有你一个人在受苦。”

关于制作

  • 因为各种原因需要对原来的想法删减时,如何考量?

    “诚如高畑所说,缩短结尾,可能会让观众认为电影想要表达的是老一套的“保护自然”。但高畑原来的方案也包括了“把保护自然挂在嘴边是不是也有问题”的疑问。这个世界没有那么简单,人类背负着更为复杂的使命活着——按他的思路制作,观众可以思考到这一深层。

  • 团队里有不合群的天才怎么处理?

    吉卜力有几位不太合群的动画师,技术水平自不必言,只是有的早上不来上班,有的特别任性,有的不听导演安排……把他们安排在作画现场可能会引发各种问题。我在工作室附近又租了一间房子,将“大侠”们专门养在那里。而且我明确规定,能入住的不限于员工,大侠们想带谁来就带谁。于是身怀绝技的无赖豪侠们反而纷至沓来。我们将那栋房子正式命名为“第四工作室”,专门用于处理需要优秀动画师完成的高难度工作。一方面,制作电影最讲究的就是团队合作;一方面,这些豪侠们一直都是吉卜力的中流砥柱,也毋庸置疑。

  • 写实还是抽象?

    高畑:在这次的《辉夜姬物语》中我们没有仔细描绘所有的空间和阴影,而是采用了带有速写色彩的手法,以此激发观众的想象力与记忆。看普通的动画时,观众会把自己看到的“画”当成是真的。可看速写画的时候,人会努力去想象“画图的人可能看到的对象本身”。

关于发行

  • 带有深意的作品刚完工时,是否要立即交给发行商讨论?

    不过我没有立刻通知东宝。因为我很清楚,如果在这个时候拿给他们,一定会引发各种关于内容的讨论。要是负面意见占了上风,说不定千辛万苦搭建起来的发行体系也会被彻底推翻。所以我告诉相关人员影片还没完成,连试映会都是拖到最后一刻才办。

    ……果不其然,看完试映的相关人员的反应并不理想。“这部电影对孩子来说太难理解了。”还有人对宣传文案“活下去”提出质疑——情节已经很复杂了,还配上这种哲学味很浓的文案,不仅孩子提不起兴趣,女性观众、成年观众也不会买账的。

    但我打定主意宣传文案不作他想。因为我觉得,我们已经迎来了“电影也需要具备哲学内涵的时代”。我脑海中一直萦绕着从高畑那里听说的加里·库尔茨(《星球大战》的制片人)的观点。加里认为,以往好莱坞电影的首要主题是爱情。而《星球大战》的问世改写了历史,哲学也成了电影主题。”……既然如此,在宣传电影时提及哲学,也就是“生与死”的主体应该也是没问题的。……(还有各种容易引发争论的细节)……我早就料到会有人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了。当然,只要认真看完这部电影,就会明白它绝不宣扬暴力,也没有涉及歧视。……肯定是因为我们做了很多前所未有的尝试,每个参与其中的人心里都没有把握。……为此,我们在各个城市展开了空前的宣传攻势……一部电影能否取得成功,绝不是听天由命的(酒香也怕巷子深),要尽的人事是在太多了

  • 这样的合作方值得信赖吗?

    (和迪士尼谈合作时)别人都一个劲儿夸吉卜力的作品有多好,星野先生却只谈生意,态度又非常坦诚,这让我觉得他是值得信赖的人。经多方打听,我得知的是你有上百位销售专员,比其他公司强大得多。一九九六年,吉卜力和迪士尼正式签约,《幽灵公主》在全美上映一事也尘埃落定。

  • 如何确定宣传文案?

    (为《千与千寻》指定宣发主题时,很多工作人员都误以为主要讲的是千寻和小白的爱情故事)

    我决定掐表计算每个角色登场秒数……毫无疑问,第二名是无脸男。主推无脸男的方针对宣传文案也产生了影响……“你不是说过吗?‘好的文案往往诞生于偶然,并且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最先说出来的那句话。但在反复锤炼中大家也许会忘记最初的表述。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回归原点’。”市川建议用“唤醒活下去的力量”。……反响远超预期。广告行业就不用说了,“活下去的力量”甚至被应用在了教育和其他领域。

脚注


  1. 在看《DOOM启示录》《Blood, Sweat, and Pixels》《硅谷传奇》时也有类似感受。 ↩︎

  2. 这句台词出自《Legal High》第二季第七集。片中导演名叫宇都宫(和宫崎骏的故乡同名)。片中被气走的同事和差点崩溃的原告不难让人对应到细田守、押井守、宫崎吾朗和庵野秀明(原出处)……看完书会觉得,往往现实比电视剧还要精彩。 ↩︎

  3. 即吉野源三郎的《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出版于1937年,后面还会写文章展开说说(见这里)。宫崎骏在小学时就在教科书上读过。“我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读到《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时受到的冲击。”这也是宫崎骏老爷子将在一个月后上映的同名动画电影,据传是最后一部作品(希望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