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完《贫穷的质感·王梆的英国观察》(豆瓣读书Goodreads)一书后,将只言片语组合起来作一点记录。此书说了很多英国普通人的事情、社会传统,但相信我们读起来应该不会太陌生。透过诸多生活中的观察,自然引申出养老、医疗、社会制度、逆全球化等话题。

只言片语

英国政府曾推出大量廉租房,老旧了便拿来卖钱。由于是市面价格的一半,非常受炒房客的欢迎。有钱人买来继续出租,租金比原来还要高。但由于政府不再负责修缮,这些房子逐渐变得又贵又脏。

斯蒂芬·阿姆斯特朗指出:穷人不是贫困的罪魁祸首,而是他的产物。贫困也不可能通过自律自愈,紧缩只会导向更极致的贫穷。

19世纪的改革家为底层人民指出的通往中产之路是五条箴言:勤劳,坚持,节俭,审慎,自力更生。但社会现实是,权贵们掌握着话语权,一旦你陷入贫穷,此前的辛勤付出全不算数,社会对你的困顿只有一条解释:懒惰。

私人养老院的比例急剧上升,很多投机商大举投资养老院,经营不善则扔给政府逃之夭夭。收费998英镑一周。没钱了怎么办?可以卖房或者先住,死后房子被收走。但一般房产的价格只够住四年。工资低雇员少,虐待事件因此极为普遍。几乎每所大学都在想方设法取消全职合约,因为这样就能省掉不少职业养老金了。

脱欧是这么多年来他们(农民,流水线工人等等)所获得唯一一次发声,是他们想象中对抗外来移民、以及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带来的困苦生活状态的一种方式。

Keep calm and carry on. 这句话自维多利亚时代就被英国社会视为行为典范。恐慌是可耻的。正如贫穷是可耻的。疫情后,一部分人过上了在家办公的生活,另一部分人则成为“前线工人”(看护,餐饮工作等)。自封城后,人们对前线工人的赞美开始层出不穷,但这改变不了他们的高死亡率。

1863年,古典自由主义者引领了废奴运动并获得巨大成功。全球化后,新自由主义者(大资本家)却用自由市场重新包装了蓄奴主义,且丝毫不觉有任何道德负担。吊诡的是,许多被损害的人也保持着同样的道德优越感:自由市场是完美的,穷人是不幸的,因为他们天生智商低下。富人是优胜劣汰的产物,通过创造财富缴纳税金,连同穷人一起受益。

相关阅读